夏日脾胃易“罢工”?别慌,三个实用妙招帮你安稳度夏!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 浏览量:13

炎炎夏日,冰镇饮品、爽口凉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。然而,享受清凉的同时,不少人却被肚子的“小情绪”困扰——一吃冰就腹泻,饭后腹胀难忍,胃口差还总反酸……

这其实是脾胃在向你发出“预警”。夏季脾胃为何如此脆弱?又有哪些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?一起来看看吧。夏季脾胃“受伤”的两大诱因:夏季气候炎热潮湿,如同给身体笼罩了一层“湿热罩”,而脾胃对这样的环境格外敏感。再加上以下两个不良习惯,脾胃很容易“罢工”:过度贪凉,脾胃遭“寒袭”:冰汽水、冻西瓜、生冷沙拉等夏季常见食物,会让寒气直接侵入脾胃。中医认为“脾喜温恶寒”,就像给运转中的脾胃浇了一盆冷水,其运化功能会立刻受影响,进而引发腹泻、胃胀等问题。湿热积聚,脾胃被“拖累”:夏季雨水充沛,空气中湿度大,若再大量食用辛辣烧烤、油炸食品,体内就易形成“湿热”。脾胃被湿邪所困,如同陷入沼泽,消化能力减弱,便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舌苔厚腻等症状。

饮食调理:一款汤、两种食材,健脾又祛湿。莲子芡实汤:取莲子(健脾安神)、芡实(祛湿止泻)各30g,加适量清水煮成汤。莲子能为脾胃“添动力”,芡实可帮助身体“排湿毒”,每天喝上一碗,脾胃舒适,消化也更顺畅。做菜加:花椒、胡椒,炒菜或煲汤时,放少许花椒、胡椒,既能中和食物的寒性,又能增进食欲。夏季适量食用这些温热调料,不会导致上火,反而有助于脾胃“驱寒升温”。

穴位按摩:两个“黄金穴”,每天按一按。公孙穴:位于足内侧缘,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。每天用食指按揉5分钟,以有酸胀感为宜,它能调理脾胃功能,缓解腹胀、腹泻等不适。建里穴:在肚脐上3寸(约4指宽)处。当出现消化不良、胃部不适时,按揉此穴可促进脾胃运化,减轻胃部负担。

习惯养成:3个小细节,减轻脾胃压力。控制“生冷量”:冰淇淋、冰饮料等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,夏季应适量食用,可多吃黄瓜、苦瓜、赤小豆等清热祛湿的食物。保持饮食规律:脾胃偏爱“按时工作”,三餐要定时定量,早餐尤其要吃温热的食物(如南瓜粥),为脾胃提供“工作信号”。注意腹部保暖:即使在炎热的夏天,也要避免腹部受凉,晚上睡觉可盖条薄毯在腹部,防止寒气入侵。

脾胃“求救”的信号,千万别忽视。若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脾胃已经受损,需要及时调理: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,大便稀溏、黏附马桶,饭后经常胃胀、反酸,长时间不消化,食欲不振,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,体重逐渐下降,舌头肥大,边缘有齿痕,舌苔白厚。此时不要盲目服用助消化药物,可先尝试上述调理方法。若情况严重,建议咨询中医师,进行针对性调理。

夏日是脾胃较为脆弱的时期,也是调理的好时机。减少生冷食物摄入,多吃温热食物,饮食清淡,才能让脾胃逐渐恢复健康,为秋冬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