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湿气重,祛湿不止用红豆薏米!

发布时间:2024-04-03 浏览量:39

“湿”本为自然界的六气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(热))之一。中医讲“湿以润之”,湿气在人体内并不是一无是处,湿气能帮助人体抵制“燥邪”。人体无湿气则不能润之,如秋冬皮肤干燥,就是“湿气润之”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,此时便要润燥。所以,对于“湿气”要辩证地来看待,湿气只有在太过的时候才致病,而此时的湿气不叫湿气,而叫“湿邪”。

湿邪对身体的影响缓慢渐进,不易觉察,伤害却巨大。而且湿邪很容易渗透,从来不孤军奋战,总是要与别的邪气“狼狈为奸”。

《素问·保命全形论》记载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这告诉我们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,更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。

湿热重的表现

湿热,是热与湿同时侵袭。人体湿热形成原因主要有:天气炎热潮湿,外感湿热之邪。爱好吃烧烤、火锅等肥甘厚味,饮食不节导致湿热蕴结。脾胃失健,湿邪内生,郁而化热。过度思虑,情志不畅,影响肝疏泄功能,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,脾升胃降失调,脾失健运生湿,湿郁化热。

表现:面色暗黄、油腻,特别容易长痘痘;口干、口苦、口臭;爱出汗,汗味大; 舌头红,舌苔黄腻; 小便黄,大便黏滞,不易冲走,且异味大;女性白带多而黄,异味大,阴道炎反复发作;男性阴囊潮湿。

祛湿别只用“红豆薏米粥”

祛湿,很多人容易想到“红豆薏米粥”。其实,不少人尽管喝了红豆薏米粥,体内“湿邪”不仅不见减弱,反而可能导致身体不舒服,这是何解?快看看你是否犯了这几个错误。

1.红豆、赤小豆傻傻分不清楚

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,并非日常生活中用来煮糖水的“红豆”。红豆养心,赤小豆祛湿。从形状上看,红豆比较圆,赤小豆是细长的。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请注意。

2.一味祛湿,没有健脾

湿气属阴且性质重浊、粘腻,是源于体内水液代谢和运行的产物。薏米祛湿虽好,但寒性太重,常吃易伤脾。脾的主要任务是运化湿气,脾伤了,湿气更加挥发不出,越想祛湿反而越湿。对于本身脾虚的人体内,湿气会加重,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,所以要祛湿,需要同时健脾。

3.千人一方,不知变通

有老中医语:“外湿多头重,膝肿关节痛。燥湿苍白术,风药治相同。内湿体倦怠,腹满呕泻兼。喘嗽多痰涎,苡米茯苓煎。”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每个人体内湿气的类型也不尽相同,如寒湿、暑湿、湿热、风湿等。

一道赤红豆薏米粥并不能赶跑所有人体内的湿气,盲目服用红豆薏米粥有时不仅不能祛湿,反而可能会会加重湿气。所以,想要祛湿,先探探自己体内到底是“哪种湿”在作怪!

祛湿方法推荐

1.针灸拔罐祛湿

在家中可按压或者在正规中医院针灸拔罐健脾祛湿的保健穴位,如承山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阴陵泉等。(承山:小腿后部正中;足三里:外膝眼下三寸,胫骨前嵴旁开一寸;三阴交:内踝上三寸(四横指);阴陵泉:腓骨小头下凹陷处。)

2.练习传统功法

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脾化湿的作用,但是对于选择夜间运动的人而言不推荐大汗淋漓的运动,易损心阳。八段锦、瑜伽、太极、广播体操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3.常用祛湿食材

单纯靠红豆和薏米难以达到祛湿的目的,想要祛湿还需巧用这些食材。如果脾虚湿气重,可以在日常煲汤中加入淮山、茯苓、炒扁豆、陈皮等健运脾胃食材;如果是脾气虚的,可加上黄芪、党参、砂仁,砂仁可芳香醒脾,增强脾胃运化之功。

薏苡仁冬瓜猪肉汤

食材:薏苡仁10克,扁豆10克,陈皮5克,冬瓜(连皮)500克,猪肉400克,生姜适量。

做法:猪肉洗净切块、焯去血水备用。薏苡仁、扁豆、陈皮洗净,冬瓜(连皮)洗净切块,生姜切片。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,小火熬煮1.5小时,调入精盐即成。适用于夏季暑湿的保健。

鲜土茯苓煲瘦肉

食材:鲜土茯苓200克、马蹄10个、红萝卜、连须玉米各1条,蜜枣3个,陈皮1/3个,猪瘦肉400克,生姜3片。

做法:鲜土茯苓切块,马蹄去皮,红萝卜、玉米切段,蜜枣去核,陈皮浸泡;一起与猪瘦肉、姜下瓦煲,加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,下盐便可。适用于健脾清热祛湿的保健。

茯苓双豆祛湿汤

茯苓30g、赤小豆30g、炒扁豆20g、陈皮5g、生姜2片、 瘦肉300g,将所有原料洗净备用,放入大炖盅内,加适量清水,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,调味食用。适用于健脾和胃,清热祛湿的保健。

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护好湿气,如夏天运动出汗之后不要立刻吹风或者吹空调,这容易导致体内湿气与寒邪、风邪一起伤害人体。建议少吃或者不吃冷饮、煎炸的食物,对于脾虚的人最好喝温开水。